人民日报北京9月23日电(记者乔雪峰)又是一年的秋分,瓜果芬芳在大江南北。9月23日秋分迎来了2019年中国农民收获节。今年,中国农民收获节组织指导委员会和农业和农村事务部安排了一系列重大活动。全国各地的农民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Renmin.com带领70多个在线平台与世界分享“我的收获我的节日”。
民间专家、北京师范大学肖方教授、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兴穗和年轻演员李孟晓在“我的收获,我的节日——清丰收获70天全媒体直播”活动现场,探讨了中国农民收获节的背景、相关活动和意义。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一个农业文明古国,中国非常重视祈求春天的秋收和种植春天的秋收。收获后,会有一个庆祝丰收的活动。”肖芳说,选择秋分作为丰收节有充分的历史基础和依据,也有文化基础。虽然中国农民收获节是一个新的社会政治节日,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农民收获节的主体是农民,但它不仅仅是农民的节日。我们应该使这个节日成为一个公开的节日和全国性的节日,以便我们的公民和城市公民能够享受这个节日的快乐和成就。”曹兴穗表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19年中国农民收获节在战胜贫困、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历史关头具有特殊意义。农民们通过举办一个收获节为我们的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们也在感谢农民。
与此同时,小方说,农村文化非常简单,也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当文化面向世界和未来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坚持中华文明农村基因库的文化基础,保持农民几千年来形成的淳朴、纯真、坚韧、谦虚和乡愁。
当谈到他创造的农民形象时,李孟晓说,在农村生活中,我觉得和我在城市的生活没有太大区别,尤其是精神世界中的一种富足和满足。"这些东西深深打动了我们演员、我们创造的角色,甚至成千上万的观众。"
曹兴穗在现场回顾了去年的农民收获节。他指出,去年的丰收节以“1 6 n”的形式庆祝丰收。全国3000多个地方举行了收获节庆祝活动,有3000多万农民参加。在设计丰收节庆典时,我们应该考虑如何传承历史,如何体现时代精神,如何将民间活动与现代价值观结合起来。
曹兴穗说,丰收节不仅继承了古代文化传统,也反映了我们现代的社会生活。“我希望城里的朋友有空的时候可以带他们的家人去农村,和广大农民分享农村和农业的乐趣。”